第九屆全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論壇在杭州舉行
在構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中擔當期刊使命
中國社會科學報杭州訊 (記者查建國 陳煉)11月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與浙江財經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九屆全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論壇在杭州舉行。本屆論壇以“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構建中學術期刊的使命與擔當”為主題,匯聚了近50家學術期刊的70余位代表,共商新時代人文社會科學期刊發展。與會學者一致表示,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文化思想為指引,牢牢把握正確政治方向、學術導向和價值取向,自覺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聚焦刊發前沿成果、引領學術創新、傳播中國聲音,不斷推進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為加快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貢獻力量。會上宣讀并簽署了《關于加快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的倡議》,也稱《杭州倡議》。
“旗幟決定方向,道路決定命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旗幟和靈魂。”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成員、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總編輯金民卿表示,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的本質特征是主體性和原創性,其根本途徑是“兩個結合”,我們要充分發揮學術期刊在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中的支撐作用,旗幟鮮明講政治,堅定不移引領學術發展,大力推進概念和方法創新,積極推動學科交叉融合,不斷提升國際影響力。
人文社會科學期刊是“中國學派”的重要孵化器,是文明交流互鑒的堅實橋梁,更是學術話語體系的堅定守護者。浙江財經大學黨委書記、校長魏江提出,自主知識體系是文化自信的核心根基,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支撐,學術期刊作為思想傳播的主陣地、學術創新的風向標、學科建設的助推器,直接關系著學術研究的方向引領、成果轉化和價值傳播,是構建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關鍵力量和重要保障。辦好學術期刊、繁榮人文社會科學,推動學科交叉融合、強化跨界協同創新、促進理論實踐互哺、引領思想文化發展,最終服務于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構建,是高校、科研院所與期刊界的共同使命,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時代擔當。
人文社會科學期刊圍繞“兩個結合”“中國式現代化”“全過程人民民主”等重大命題開展深度闡釋與系統研究,已成為黨的創新理論體系化學理化研究的重要平臺。在浙江省社會科學院黨委副書記、院長查志強看來,人文社會科學期刊在整合跨界知識資源方面具有獨特優勢,通過跨學科專題策劃、數據平臺共建與成果轉化,有效促進了學術研究、政策制定與實踐探索的良性互動。同時,人文社會科學期刊還秉持文明互鑒理念,有力提升了中國學術的國際傳播力與影響力。他表示,要踐行“真”“情”“實”“意”四字要求,秉持“為國獻策”初心,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共建高水平研究平臺,推動“浙學”研究與文化傳播,聯合培育更多青年學術力量。
倡議提出,學術期刊是黨的理論創新和理論宣傳的重要陣地,是學術交流和學術傳播的重要平臺,是知識生產的重要載體、知識應用的重要傳播途徑,在引領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推動構建自主知識體系方面,使命光榮、責無旁貸。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聯合“第九屆全國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論壇”的與會同仁,共同發出如下倡議:一是加強思想引領,筑牢學術根基;二是立足中國實踐,回應時代挑戰;三是繼承優秀傳統,實現創新發展;四是堅持開放包容,避免食洋不化;五是總結中國經驗,提煉中國理論。
中國紀檢監察雜志社社長賈文儒,管理世界雜志社總編輯楊建龍,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主任巫強,重慶社會科學院院長、《改革》雜志社總編輯劉力,上海師范大學期刊社總編輯、《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主編洪慶明,《閱江學刊》主編韓璞庚分別作大會主題發言,分享期刊發展經驗和成果。與會學者還圍繞“學術期刊如何加強議題設置與價值引領”“學術期刊如何重構自主知識體系的學術生產機制”“學術期刊如何培育學術生產者網絡”等議題開展分組討論。
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黨委副書記、副總編輯翟國強,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紀委書記、副總編輯魏長寶,中國社會科學雜志社副總編輯路育松,浙江財經大學副校長李占榮參加論壇。
論壇由《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編輯部、浙江財經大學黨委宣傳部、浙江財經大學科研處承辦,《財經論叢》編輯部協辦。